Looker Studio guide
Banner picture

Looker Studio 完整教學:從入門到進階,讓你成為資料視覺化達人

Looker Studio 簡介 Looker Studio(前身為 Google Data Studio)是 Google 提供的免費資料視覺化工具,讓你不需任何程式設計的背景,就能輕鬆地將資料轉化為美觀、互動的圖表與報表。Looker Studio 最大的特色在於,它能夠連結超過 800 個資料來源,包括 Google Analytics、Google Ads、BigQuery 等 Google 服務,以及 MySQL、PostgreSQL 等第三方資料庫,幫助你輕鬆整合不同平台的資料。透過 Looker Studio 智慧型報表,可以將原本雜亂無章的數據,轉化為具影響力的商業指標,協助你洞察數據背後的意義,做出有數據支援的決策。 為什麼要學習 Looker Studio 「數據」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不可取代了,不論是評估行銷活動的成效、優化網站的使用體驗、還是追蹤公司的營收目標,數據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可是光是蒐集數據是不夠的,你還需要能夠有效地分析、詮釋數據,並將洞見轉化為實際的行動方案。這就是 Looker Studio 的價值所在。 使用 Looker Studio 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大幅節省製作報告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舉例來說,與其每個月花上數小時,從 Google Analytics 等不同平台匯出資料,再手動整理成 Excel 圖表(當然也有其他整合工具可以一鍵匯出甚至定期匯出);不如使用 Looker Studio,連結資料來源後,就能自動產生即時更新的互動式報表。如此一來,你就能將省下的時間,投入到更高價值的數據分析工作上。此外,Looker Studio 的互動性、即時性、整合性等優勢,也是你不可錯過的重點: 互動性:Looker Studio 報表不只是靜態的圖表,而是可以讓使用者自行篩選、切換資料維度的互動式儀表板。這樣的設計,讓你能夠輕鬆探索資料,進行多角度的透視分析。 即時性:透過 Looker Studio 的動態資料連接器,你的報表可以自動抓取資料來源的最新數據,呈現即時的分析結果。不需要再手動更新報表,省去複製貼上的瑣碎時間。 整合性:Looker…

Continue ReadingLooker Studio 完整教學:從入門到進階,讓你成為資料視覺化達人

解析 Google Analytics 4 (GA4) 工作階段指標

  • Post category:GA4
  • Post author:

關於工作階段指標 接近到 UA(舊版GA)即將關閉的時程,也有越來越多人詢問到「 UA 以及 GA4 的工作階段指標到底差在哪裡?」、「互動工作階段是什麼?」、「工作階段轉換率?參與度?」,我想就這部分針對目前 GA4 裡頭全部與工作階段相關的指標一次做個說明。 什麼是工作階段? 讓我偷懶一下用 ChatGPT 幫忙... 不過居然還有地方可以講錯... 在 Google Analytics 4 (GA4) 中,「工作階段」是一個使用者在您的網站或應用程式上進行活動的時間範圍。它從使用者開始與您的網站或應用程式互動的那一刻開始,一直持續到使用者沒有活動或超過了指定時間(預設是 30 分鐘)為止。當使用者重新開始活動時,將開始一個新的工作階段。在 GA4 中,每個工作階段都會有一個唯一的 ID,稱為「工作階段 ID」。 GA4 的工作階段和舊版 Google Analytics (UA) 中的「會話」概念有所不同。在 UA 中,會話也是一段時間內的使用者活動,但它是以「會話開始」和「會話結束」事件之間的時間為基礎,而不是像 GA4 中的工作階段那樣以最後一次活動的時間為基礎。此外,UA 中的「會話超時」設置可以被更改,而 GA4 中的「工作階段超時」是固定的 30 分鐘。 在 GA4 中,工作階段是分析使用者行為的重要指標之一,例如工作階段數量、平均工作階段時間和使用者活動的工作階段位置等。工作階段數據可以幫助您了解使用者在您的網站或應用程式上的行為和互動方式,並且可以作為優化網站或應用程式體驗的重要參考。 工作階段怎麼計算?工作階段會在何時逾時? 而工作階段已過期的時間,UA 以及 GA4 的條件也不同: GA4:第一個事件發生以及最後一個事件發生之間的經過時間。 所以在最後一個事件發生後的 30 分鐘沒有新的事件的發生,工作階段就會結束。直到你重新觸發新的事件後建立新的工作階段。…

Continue Reading解析 Google Analytics 4 (GA4) 工作階段指標

2023 年 GA4 串接 BigQuery 的完整教學

  • Post category:GA4
  • Post author:

應該不少人對於 GA4 的事件資料保留最多僅 14 個月頗有微詞了... 這對於許多中大型網站來說是個很麻煩的一件事。 Google 養套殺? 資料保留是什麼? 應該有許多人開始使用 GA4 了,但應該也注意到裡頭的相關設定。像是資料串流、事件參數、目標對象等等... 資料保留是什麼? 原來 GA4 開始資料不像舊版GA(UA)可以保留永久資料了。 GA4 不能儲存永久資料,那該怎麼辦? 在 GA4 的設定當中,我們可以在「資源」底下的「產品連結」當中找到 BigQuery 連結。使用 BigQuery 就可以幫助我們把資料儲存下來,就不用擔心未來 GA4 超過 14 個月以上的資料無法存取囉! 強烈建議!如果你的 GA4 還沒有進行這個設定的話,趕快處理! 好啦其實也沒那麼急... 畢竟從現在開始架設好 GA4 開始累積資料,你實際也還有 14 個月可以拖延。 什麼是 BigQuery ?該怎麼開始與 GA4 連結? 什麼是 BigQuery ? BigQuery 是 Google Cloud Platform(GCP)上的一種強大的企業級雲端數據資料庫和分析工具。它可用於儲存和分析大規模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資料,包括日誌、設備數據、用戶交互數據、遙測數據等等。 BigQuery 具有高度可擴展性和彈性,可以處理數據資料的大小從幾百…

Continue Reading2023 年 GA4 串接 BigQuery 的完整教學

2024 年 GA4 安裝指南

Google Analytics 4 Google Analytics 4 (GA4) 是 Google 最新版的網站分析工具,它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更深入的分析數據,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用戶行為和網站流量。 如果你還沒有安裝 GA4,那麼本文將提供一個簡單易懂的安裝指南。 為什麼選擇 GA4? GA4 可以更全面地分析用戶的行為和流量,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和興趣。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優化網站內容,提高用戶體驗和轉換率。除此之外,GA4 還可以分析移動應用程式的數據,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用戶在移動應用程式中的行為和需求。 GA4 還可以與 Google Ads 進行整合,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廣告活動的效果和轉換率。通過分析廣告活動的數據,我們可以優化廣告內容和投放策略,提高廣告的效果和回報。 GA4 的新特性 相對於 GA3,GA4 引入了許多新的特性和功能。以下是 GA4 的一些新特性: 支持跨平台分析:GA4 可以分析多個平台(包括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式)的數據,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用戶行為和流量。 引入事件驅動分析:GA4 可以分析用戶的事件行為,如點擊、滾動、視頻播放等,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用戶的興趣和需求。 引入機器學習技術:GA4 可以通過機器學習技術自動識別用戶的行為和需求,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用戶的行為模式和興趣。 支持自定義渠道分析:GA4 可以分析不同渠道的流量和效果,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不同渠道的效果和回報。 在開始以前先看這邊!因為隨著 UA 要被淘汰掉的日期已經越來越接近了(2023 年7 月 1 日),所以在 UA 的資源設定當中可以看到 GA4 的設定輔助程式當中有個選項「自動設定基本的 GA4 資源」,把它打開的話屆時系統會去判斷你的帳戶內是否有無 Ga4 資源,沒有的話就會幫你創建一個哦!所以設定上如果較複雜還沒辦法消化的話,可以先採用這個方式來緩解一下,細部設定未來在處理即可。 看完前面的介紹以及快速設定的方式後,我們正式開始吧!…

Continue Reading2024 年 GA4 安裝指南

什麼是維度?什麼是指標?

初見指標與維度 當我第一次碰到Google Analytics的時候,除了複雜的報表之外,最讓我頭痛的就是維度(Dimensions)與指標(Metrics)這兩個名詞。 但其實你在Google Analytics是看不到這兩個名詞的,更正確來說在Data Studio的時候才是真的對這兩個東西感到疑問的時候,因爲做可視化報表時,光是行列的轉換和其會如何呈現的混亂就可以讓人很崩潰。 那到底什麼是維度、什麼是指標?名詞都是一樣的,都有其意義,只要我們可以進行代入與套用,就不難理解這些玩意兒。 指標與維度的定義 首先從Google說明中心的定義來看: 維度(Dimensions):維度是資料的屬性。舉例來說,「城市」維度用來指出工作階段的來源城市名稱 (如「巴黎」或「紐約」),「網頁」維度則表示使用者所瀏覽網頁的網址。 指標(Metrics):「指標」則是量化測量方式。比方說,「工作階段」指標表示工作階段總數,「單次工作階段頁數」指標則指出每個工作階段的平均網頁瀏覽量。 其實已經不難理解了對吧? 但其實對初學者來說,這頂多就是知道這兩個名詞本身的意義而已。就如同我們知道了「汽車」這個物體,但如果不能理解汽車有哪些作用、功能、模式甚至如何操作等等,基本上就如同我們現在看到這兩個名詞的狀況一樣茫然。 其實在一般生活當中,你也很難遇到這兩個名詞,但如果常使用到Google Analytics或者Datastudio的話,一定會碰到這部份。(當然還有Tableau) 先來談談維度(Dimensions) 這時候我們多利用比喻法的話,通常可以很簡單的瞭解一個項目。以維度(Dimensions)來說,說明中提到: 「城市」維度用來指出工作階段的來源城市名稱 (如「巴黎」或「紐約」) 那我們可以將城市比喻爲「人」,「巴黎」或「紐約」則是人身上的某種屬性。例如:以膚色區分、以性別區分(上述兩個舉例範圍都太小)、以穿著風格區分,甚至是以個性來區分(也許個性是比較適合的,個性跟城市一樣可能有上百種)。 所以這樣看起來,維度是有「分層」的,維度之下有次要維度,次要維度之下還可以再有更次要的維度…這很像是分類的分類的分類,無限延伸下去。只要你能夠將其切割開來,你要用幾層維度去看待都可以。 在繼續以「人」這個維度來看的話,「人」再往下分又可以是「性別」,接著「居住地」、「職業」、「年齡範圍」等等。 從這邊也可以看到資料從原本的單一變到相當複雜的程度,除了變多之外也有更多的屬性可以區別他們。這也是為什麼會需要拆解相當的維度來分析資料的原因,想知道做服務業的男性在哪個年齡層以及哪些城市,就必須把維度拆到四層來檢視。 跟在GA分析一樣,你今天發現Organic Search管道這個月轉換率特別高,為什麼?光知道管道轉換率高沒意義,我們必須要抓到管道內的哪些到達頁面達成了這樣的高轉換,而且還要知道這些頁面的特徵是什麼。是因為趨勢嗎?還是因爲促銷活動?或者是某些網紅、KOL在他們的社群分享了你的產品進而讓這些受眾通過自然搜尋找到了你的網站而達成高轉換? 在上述的例子當中你至少要拆三個維度出來檢查才可能找到真的答案。 那現在換說指標? 然後上段說明當中其實已經講到了某個指標了,大家有看出來嗎?沒錯!就是轉換率的部分。指標就相對簡單了,白話來講,「身高」以及「體重」就會是「人」指標,轉換率來講的話,你可以比喻爲「體脂率」(?)。 所以指標可以衡量維度,來確立這個維度目前的數據以表達狀況。以上段說明來看,如果我沒有使用轉換率這個指標的話,我根本不會知道Organic Search管道出現了什麼比較突出的表現,而維度沒有指標來說明狀況的話,幾乎也沒有太大意義。(這跟你在夢中夢到自己變成一顆鳳梨卻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一樣。) 像是這樣: 我們想從年齡範圍(維度)在21-33歲(維度)左右的男性(維度)中挑選出職業為軟體業(維度)的人(維度),並調查這群人的年收入(指標),還要以地區(維度)做為切分。 × 關閉警示 未來會持續分享我對於這些維度與指標的使用,並利用在資料分析工具上頭。大多數會是Google Analytics,並且搭配資料可視化軟體來做為方便我們檢視趨勢或者頻率的工具。 Sami

Continue Reading什麼是維度?什麼是指標?